在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的“46号文”发布11年后,9月4日,《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5〕31号)发布。“31号文”来了。
发布的时间是傍晚,但影响力却提前反映在了A股体育公司的股价上,在当天泥沙俱下的大盘中,“体育概念”板块竟然是红的,第二天板块更是跳高两个点开盘。
如果说“46号文”的内容更多是方向性指引,那么“31号文”的内容实际上要具体得多,尤其是当你把过去一段时间的诸多政策和经济背景带入再来理解的话。
以下的内容并不是逐条解读文件政策,而是在文件基础上加入一些背景信息,供各位自行分析。
文件整体内容的核心概念非常明晰,也是过去一段时间关于国内经济讨论的主要话题 ——消费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什么?如何供给?需求在哪?如何激发?
在文件的第二大点“扩大体育产品供给”中,这里重点要关注的是第(二)、(三)条:
1、第(二)条中值得关注的点是这个“水域”和后面“水利部”的出现。这个特殊资源的出现其实是有预先的铺垫的。
2023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在网站上公布了其答复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关于有序开放自然水域、加强水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促进水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提案》的具体内容。同期,国家水上(海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评审标准颁布。
在国内的开放自然水域,要想进行商业经营活动,其对应的审批流程和规章制度是非常复杂的。现在这块资源部分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被释放了出来,而根据懒熊体育了解,一些有预见性的资源方已经在布局了。
2、第(二)条中关于办赛监管的内容,其实基本是与2025年七月初北京出的“体育赛事取消消防审批”的政策相印证,其实整体是在预期之中的。而“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从2024年开始,国务院推行的一项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能的工作清单。有兴趣的可以具体看一下2024与2025两年的推进清单中的细项,就会理解,如果“体育赛事的办赛服务”明年可以进入到这个清单,那的确会对于各类体育赛事的举办是极大利好。它要比2014体育总局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这个动作要具体得多。
3、第(三)条的“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其实是第二点中“水域”内容更大的一个背景。
这两年国内户外运动相关产业火了,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在2021年末设立的第一批“中国国家公园”这个事。第一批正式设立5大公园,而在这5大公园的背后,还有44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正式设立中国国家公园这个事儿,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而在这第三点的后面发改委也作为分工负责部门出现了。如果把第三点的所有内容都投射到国家公园这个概念上,是不是空旷的方向上立刻有了具体的抓手?当然,这不是说未来户外运动要大发展只能跑去国家公园,而是要看到,这49个公园的总占地面积11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是中国国土面积的九分之一,对于户外运动来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各位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1960年代美国颁布的一系列支持国家公园发展的法案和其后美国户外产业爆发之间的关系,会很有启发。
4、第(四)条这个关于冰雪产业的内容,感觉上更像是对于第(三)条规划的一个背书。
今年其实是2016年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执行的最后一年。十年前,有人跟你说国内会有1000个雪场,每年2600万人次滑雪,你信么?十年后,这些数字就是现实。(延伸阅读:中国滑雪人次达2605万的背后:这两大趋势正愈演愈烈 | 读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也是发改委牵头做的,当时在体育总局中主管这块的就是现任局长高志丹。
5、关于如何理解第(五)条“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其实各位可以去看看安踏最近的一系列关于品牌和产品表述的核心概念。
在完整产业链上的“科技的研发与创新”既可以服务国内市场,也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利器。王毅部长赠鞋给匈牙利外长的事刷屏,时间上可能是巧合,但背后的大势是种必然。
6、说回到第(一)条“丰富体育赛事活动”,里面的内容是相对传统的,可展开的新内容不多,值得关注的是“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最近有一个信息国内几乎完全没人谈论,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已经有人士在推动以“大湾区”的名义申办2036奥运会。与这个事相印证的是,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也会出席今年11月的大湾区全运会。IOC主席来全运会正常,毕竟巴赫2017年也来过,但那是在冬奥确定在北京办之后。刚上任半年的考文垂在现有的预期中并没什么事儿要拜托中国的情况下,出现在大湾区是否只是巧合?
7、在其余的几部分中,核心的概念都是围绕着“如何激发需求”,但相比于之前,这次对于体育消费的讨论却有了更大的空间。
就比如其中的一个探讨方向,2024年开始消费品国补对于国内的社零总额和GDP都有着明确的拉动作用,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个“服务消费”的国补呢?而从效果积极正向和普惠的角度来看,又有几个消费领域会比体育运动更合适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个概念还是太虚了,之前体育消费券的政策也在各地有过,最终效果也就那样,执行起来也麻烦重重。但这次其实是有对比的,前文提及到的那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2025年第一批重要推进事项中,就有两项是关于优化消费品国补流程的。那么有没有可能“体育办赛服务”出现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清单中同时,里面也会有涉及支持“服务消费”的内容呢?
以上就是部分我们在阅读此次文件之后,能够关联到的一些背景信息,希望能够有所启示,当然也欢迎不同的观点尤其有过充分一线经验的人士一起来探讨。
从懒熊体育的角度所感受和观察到的,“31号文”发出来后,又有不少体育产业外部的人会来问机会在哪?而很多业内的从业者却更多在对比5万亿和7万亿的目标设置。11年前,“46号文”发布的时候,很多人也在担心纲领内容落不下来。但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体育消费版图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改变发生的根本驱动力当然是中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但必须承认的是,2014年“46号文”的出现,极大凝聚了行业内外对于体育消费前景的共识,这才有了关注度和热钱的涌入,让这个行业的方方面面从此有了诸多的试错机会。
十一年后,情况依然如此,“31号文”的发布并不是为了给搞好中国体育产业提供一套万事俱备的解决方案,它的作用依然是指明方向凝聚共识,怎么在这字里行间理解和找到机会,能不能拿出合理的方案和产品去满足政策的需求,那就看各家公司的能力了。当新一波的“大水”漫过来的时候,当投资人们的目光又一次因为政策的引导回到这里的时候,各位,接水的产品准备好了吗?